Skip to content
On this page

2022 年第三期 | 总第三期

2022 年 8 月 9 日

目录

黑马奖

如何评价《睡前消息》第467期?

第一个问题马前卒讲了他想得到的管学结果。

第二个问题马前卒讲了他实际会得到的管学结果。

日常嘲笑管学1/1

最近把以前收藏的,转发的觉得有意义的内容收集整理一下,结果发现大部分不是消失,就是被取消了分享。我收藏的这些东西既不色情,也不涉政。有沧海桑田物是人非之感,在简中互联网只需要两年。简中互联网何止是衰落,简直是在慢性死亡。

马督工点评

如果互联网没有记忆,政府就不能抱怨人民“短视”“不配合长期发展”。

线索

上海养老院的老人正在被围猎

  • 作者:欧阳轨迹
  • 平台:知乎
  • 联系方式:平台私信

原文章链接:

微信公号·叶家乔:上海养老院的老人正在被围猎。

希望改变地方政府的审核绩效,把疫情感染数的审核改为当地总人口的死亡。把疫苗自愿书改为副作用赔款协议书。街道办必须为60岁以上老人做疫苗前体检,之后打疫苗出现问题,街道办负责。

疫情相关建议:

现状:海外留学生,华人回国难,想来做生意的外国人入境难。国内的人跨省交流都有限制,如旅游,货车等等。病毒重症率越来越低。

分析:入境隔离增加了和外国的交流困难程度,国内限制跨省增加了各地运输成本,减少了旅游等消费。

不成熟的建议:像改革开放一样,先开放沿海省份,长三角 4 省和广东省用福建省链接,加边境防疫压力大的云南省和广西省,加天然开放的海南省,大陆这沿海 9 省增强和港澳台的交流,再增强和全世界的交流,避免脱钩。大陆沿海 9 省可以和港澳台加外国构成一个大循环,恢复疫情前的出入境规则,因为这些省份也是医疗条件相对内陆省份,可以控制住病毒的影响程度。实在不够,内陆省份也可以支援沿海省份。这是第一阶段。等沿海省份彻底控制住疫情重症率,再开放全国。

补充:出这个政策之前给几个月缓冲期,每个人自己选择生活在这沿海 9 省还是其他省份。政策生效后,减少 9 省和其他省的沟通,严格防疫。

马督工点评

“东南互保”是不可能的,因为中国经济最大的循环首先是国内,不可能有一省割断产业链独立制定政策。但是第一句:“把疫情感染数的审核改为当地总人口的死亡。把疫苗自愿书改为副作用赔款协议书”颇有创意。

关于《2021 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传染病章节的分析

在刷到《29 省区市公布 2021 年出生人口》这条新闻时,里面提到《2021 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这一文件,阅读该文件时发现一些有意思的事情。

《29 省区市公布 2021 年出生人口》

《2021 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在第六节疾病控制与公共卫生中介绍了我国传染病的情况,主要是两张表,定量给出了 2020 和 2021 两年中,甲乙类、丙类传染病发病及死亡人数。

表格:

【全国甲乙类报告发病数及死亡数】img【全国丙类报告发病数及死亡率】img

数量级分析:

【甲乙类发病数排序】发病数排序【甲乙类死亡数排序】死亡数排序
【甲乙类死亡率排序】死亡率排序【丙类发病数排序】丙级发病数排序

分析:

从感染人数上对人民群众危害最大的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淋病
从死亡人数上对人民群众危害最大的是:艾滋病、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狂犬病
从死亡率上对人民群众危害最大的是:狂犬病、艾滋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新、儿破伤风、流行性乙型脑炎

2021 年较 2020 年比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和流行性感冒的发病例数及死亡人数均有显著性减少。

年份新型冠状病毒.发病例数(死亡人数)流行性感冒.发病例数(死亡人数)
202087,071(4,634)1,145,278(70)
202115,243(2)668,246(4)

马督工点评

作为病毒性肝炎患者,很高兴在新冠大感染期间没有被忘记。

有意思的一点是,流行性感冒和肺结核的死亡也有大幅度下降,而同期艾滋病数字明显上升,这似乎说明,戴口罩有明显的防护作用。这一轮疫情结束之后,可能很多人还会保持戴口罩的习惯。

宁波外教奸杀女大学生案

起因是在西西河,看到网友对于宁波发生的外教奸杀女大学生案的争论。有人拿宁波中院对此案的审理过程和上世纪美国陆战一师的军事法庭对沈崇案的审理过程比较。这里涉及几个话题:

  1. 法院的效率问题。该案发生后,公安机关侦查只用了一个月多一点时间,检察机关准备起诉也只用了一个月左右时间。而法院三个月时间后才开庭审理。更奇怪的是,审理后花了五个月才正式宣判(据说大部分案件会当庭宣判)。到底是什么导致了法院效率的低下?特别是庭审完成后,延期五个月宣判是什么原因?现在法律专业毕业生就业并不容易,而法院显然是极具吸引力的单位。

马督工点评

特意转发这条回复,是因为想指出现在中国一个问题——复杂案件或者重大案件,中国几乎没有当庭宣判的案例。这说明法官的独立决策权很弱,当然是个严重问题,但恰好不在你指出的方向。

  1. 真外国人(这里特指出生于国外的黑人、白人,下同)在中国触刑后是否有实际上的优待?有网友反映,华人入外籍的“假洋鬼子”一般会被重判重罚。但真外国人涉刑常常会在法院被重判,然后驱逐出境,相当于实际上的无罪释放。这种说法是否属实?西西河投票显示~87%网友认为美国人在华犯罪不会受到应有惩罚。
    具体到此案是否已经完成高院复核并执行死刑?

马督工点评

首先,西西河是网络舆论支流的支流,末流的末流,我对这种投票表示无视。至于说其他问题,我不能对猜测做出评判。

  1. 涉外刑案的信息透明度。有网友提出,裁判文书网有大部分的刑案裁判文书可以公开。但是凡是涉及真外国人的,却从不能查询到。甚至是新闻上被广泛报道的案件,比如谢伦伯格走私毒品案都查不到。这个说法是否属实?

马督工点评

和第一条回复相似,又无意中指出了一个和你关注点正好相反的事实——典型案例的刑事裁判文书,上网找不到是常态,找到了就会被拉出来做新闻。您本期的主要言论,体现的是司法体系的根本矛盾,而不是具体哪一方面的矛盾。

关于督工曾提到的中学生假期社会体验的例子

  • 作者:匿名
  • 平台:B站

徐工举办的工业研学游活动,邀请中学生在暑期参观徐工起重机生产基地。详见《徐州日报》2022 年 7 月 29 日第五版《来一场不一样的工业研学游》 (已404)

个人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榜样,但是文中也写到参与的仅是本地一所学校的三十名“品学兼优”的优秀学生,属于带有奖励性质的暑期活动,并不会大规模推广。

马督工点评

我童年也有类似的经历,优秀学生由学校(厂矿子弟学校)派遣,去北京和其他地方游历,可能和老师经历过六十年代大串联有关。

但作为奖励,和作为普遍教育,是有根本区别的。我们期待一代人进步,而不是一部分人长大之后多几句谈资。

关于保加利亚的经济情况

您好,有个“线索”想给您提供一下。最近在搜集欧洲国家近十几年的经济数据,发现很多欧洲国家在2008年后就陷入停滞,名义GDP都缺乏增长。但保加利亚在16年总统换成拉德夫之后经济明显好转,与其他几个巴尔干地区国家明显不同。我尝试从google查询拉德夫的相关政策或者保加利亚的改革,但没查到什么东西,所以想将线索提供给督工,看看督工对此有什么看法。

另附一篇自己写的相关文章,保加利亚在小标题9的位置。

知乎专栏·我在门前摆大巴:写给自己的润学指南(欧洲篇Ⅰ)

《写给自己的润学指南(欧洲篇Ⅰ)》 9-保加利亚(Bulgaria)

GDP(2022):895.33亿美元(68/191)=0.3853天津
GDP(人均美元):13101.48美元(68/191)=0.7831天津≈2021中国
GDP(人均购买力平价):28593.08美元(63/192)=1.1276天津≈???中国

评级:第二世界

概述:东欧小国,发展中国家,欧盟&北约正式成员国。主要产业是采矿,化工,机械制造等传统制造业和旅游,房地产业。被评为欧盟中最腐败的国家,人口正在大量流失,已从90年代的900万人口下降至700万。

简评:人均GDP和国内相近,作为欧盟&北约成员国安全问题不大。2017年拉德夫终结了鲍里索夫12年的统治,此后经济有所发展,最近正因为俄乌战争陷入政治纷争。作为欧盟中工人平均工资最低的,腐败名声在外的,本国年轻人大量离开的国家,保加利亚在2016年前问题很大。但在拉德夫带领下,GDP从2016年的540亿美元涨到了2021年的800亿左右,年均达到10%左右(实际增长率4%左右,美元通胀也太强了)。如果收到了来自索菲亚的制造业企业的邀请还是可以考虑的。

马督工点评

请看2021年218期,也请充分利用睡前消息提供的往期文稿数据库。

(TODO:等218期整理完,给上文添加链接,目前可在飞书文档中查看)

新能源汽车的电池也反映了中美金融和工业的差别。

  • 作者:木又
  • 平台:微信、即刻
  • 联系方式:微信号 sjrmy-yyjqh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美国企业基本上都在做纯固态电池,而中国企业基本上都在做半固态电池。这是因为美元资本更倾向于讲有吸引力的故事,把企业吹上市,然后套现走人;而中国有更多的应用场景,先做出来能用的产品的企业更有优势。

这种差距也体现在自动驾驶上:中国企业先做L3、L4的自动驾驶;美国企业起步就要L4、L5的自动驾驶。

做自动驾驶,行驶数据远比算法重要。所以新能源车企卖的车多,基于卖出去的车的行驶数据做自动驾驶远比凭空做高级别自动驾驶的企业靠谱得多。

这个事情也符合督工之前讲的中概股的事情,美国重金融轻工业的现象反而进一步扼杀了工业复兴的可能。

微信公号·晚点LatePost:固态电池来了,但又没来

微信公号·晚点LatePost:李彦宏的新车,中国自动驾驶过去这九年

马督工点评

逻辑很简明,但缺乏数据,交给其他观众评判。

观众社论

如何评价睡前消息 464 期?

本期讲了二舅为代表的普通(老年)人精神世界的问题,睡前消息总结为

我认为,所谓“精神内耗”,就是年轻人接受了小资产阶级的文化定位,在当代中国社会找不到自身的存在价值,不知道该不该对社会抱有积极的期待。具体来说,“精神内耗”有两个表现:

一是纠结要不要全力追求阶级上升,在阶级社会里丧失成就感。

二是纠结要不要承认自己只能当个普通人,在现代社会丧失存在感。

答主以自身经历谈一下第二点,即如何让一个普通人在现代社会不丧失存在感吧。

答主父亲建国后出生,今年七十出头,因为时代的缘故,初中没毕业。后来进入了本地一家福利不错的半垄断企业做技术工人,当时在厂子里属于热爱学习多才多艺的年轻人。

答主印象深刻的是,当年工厂的家属大院里,答主家是少数有一人高书柜的家庭。书柜上除了父亲工作上用到的技术书籍之外,还涉及蘑菇种植、服装裁剪、木工家具制造、家禽养殖、观赏鱼养殖等内容,这些都是答主父亲当年尝试过的技能。在答主从父亲动手实践这些技能的结果来看,答主父亲的木工家具制造和家禽养殖水平相当不错,服装裁剪和蘑菇种植则刚入门,观赏鱼养殖技能上就很糟糕。而答主父亲当时的消费观也比较超前,在其他工友攒钱买房时(当时虽然存在福利分房但购房的工人也要缴纳一笔购房款),答主家相对于同年资的工人已经买齐了三转一响(缝纫机手表自行车和收音机),后来黑白电视也是大院里最早购买的一批。

除此之外,答主父亲有个少见的爱好就是摄影。这个爱好现在当然很常见,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答主父亲就购买了照相机,经常为厂里的活动和邻居朋友照相,是厂里少有的文艺积极分子——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这都是一个相当烧钱的爱好。这导致答主在幼儿园和小学期间受到学校老师的不少额外优待(学校搞活动也希望找家长帮忙拍照),以及导致答主家在国家停止福利分房政策下达后才火急火燎的凑钱买下了第一套福利分房——与之相对的,和父亲同工龄的工友基本早十多年就从单位宿舍搬到了福利房里。

后来答主父亲退休了,为了有更好的居住环境,就搬离了单位大院。有一段时间离开了熟悉的人和环境,答主感觉那段时间其在心理上有点不适应,多余的精力无处发泄,就整天把心思放在催婚答主身上。于是答主想了想,搞了一套组合拳来为父亲重新塑造存在感:

首先、答主给父亲买了智能手机替换功能机。表面上的理由是智能机发短信时文字可以手写更方便(答主父亲读小学时即没有拼音也没有五笔用键盘无法输入文字),实际上是智能机有摄像头、有能分享图片的社交软件,父亲可以发挥他的摄影才能并方便的将作品分享给他的朋友获得赞誉,这就没有精力来关注答主了。后面证明答主的这个策略奏效了——现在答主父亲将当初答主买的千元机自费换成了八千多带5个摄像头的旗舰拍照手机,每天出去连相机也不带了,拍完直接将照片群发,于是答主开始苦恼每天收到的垃圾信息。

其次,答主给父亲买了台两轮电动车以替换其的自行车。用电动车替换自行车之后,答主父亲的活动范围得到了极大的增强,拍摄的地点从家附近的两个城区延伸到了整个市区。由于答主所在城市近十几年来一直在快速推进城市化,故答主父亲总能乐此不疲的在市区内找到新的拍摄场景。

第三,答主给父亲留了一台二手电脑。答主结婚后搬出来住,当时答主的电脑就留了下来。由于现在的摄影投稿几乎都使用电子照片而不再使用胶片,之前都是答主代为投稿,搬出时想这台电脑就留给答主父亲投稿用,于是简单安装了一个文字手写板,教会了父亲如何使用电子邮箱。后面几年答主回去吃饭,发现答主父亲除了输入方面还是保持手写板没有什么长进之外,其又自费报名参加了老年大学的电脑使用和摄影技巧培训班。其在电脑方面虽然还不如答主精通,但水平远超同龄老人。而在涉及摄影的电脑技巧,比如PS这个软件的使用,则颇为精通,达到了那种感觉照片是修过图但不是简单磨皮仍能保持照片人物面部细节的程度,远超答主这种只会用简单的图片处理软件添加个文字套用各模板特效的水平。而为了保证修图的效果,答主父亲后来重新配了电脑,除了显卡仍然逊色于答主,其在其他方面全面碾压答主,不但上了大容量灾备硬盘系统,还花数千块买了一块专业显示器(据说是修图时能更准确的反映图片的色彩)。

第四,答主给前几年给父亲买了一台3000块的入门级航拍无人机,至此打开了答主父亲新的拍摄方向。以至于答主父亲在答主买的无人机炸机后,屁颠屁颠的自费一万多买了个升级款。

做完这四步之后,答主发现答主父亲现在成功的在本地开创了另类的摄影赛道,那就是专攻老年人拍摄市场。答主盘了一下,发现答主老爸的另类优势有四:

  1. 和老年人有共同语言,修图也更符合老年人的审美。
  2. 会使用无人机,能在更广阔的视角上展现老年人团体活动的场景。这使得当地老年人团体非常喜欢找答主父亲跟团拍摄团体组织的活动。
  3. 收费便宜。由于答主父亲有退休金,本地有房且已还完房贷,所以在价格上比其他年轻摄影师更能卷。
  4. 由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入门时商业户外摄影并不发达,故答主父亲积累了大量无道具情况下借景抓拍的经验(相对于现在的商拍摄影师大多要带助理带反光板等专业道具)。这意外给答主父亲整出了一个新业务,即结婚喜宴当天新人的父母会在结婚的新人选择摄影师为自己拍摄婚礼之外,额外请答主父亲去拍摄婚礼当天的新人父母——毕竟结婚大事不仅仅是新郎新娘觉得重要需要自己选摄影师为自己记录,新人的父母也有在自己嫁女娶媳妇当天请摄影师为老人自己单独留照纪念的需求。

于是乎这一两年答主周末回家吃饭,过半时候答主父亲都是留言让答主先吃,不用等他……

至于剩下的那一半能碰上面的饭,通常则是答主父亲的各种花式自吹。比如说有一次答主父亲愤愤不平的向答主抱怨,说本地机场在出口通道未经他允许采用了一张他拍摄的本地风景照,后面他向机场交涉了好久机场才给了几百块钱——答主听完心中暗暗吐槽,你心中怕不是高兴得不得了吧,故意来向答主正话反说的炫耀……

综上,二舅这部片反映了当年的青年自强不息学手艺,但在后续几十年随着逐渐变老,手艺被时代所淘汰后在社会上及熟人当中丧失存在感的苦闷和自我解脱。但在答主看来,套用本期睡前消息所引述的“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当今国内的无产阶级青年们如果只想着躺平,只想着用毕业后五年里学到的技术就包打一生,那必然会被那些愿意在普通的一生中持续追求成就感和存在感的青年、中年和老年人吊打。

以上,来自于一个目前大体错过上升窗口,但仍然在生活中不倦追求成就感和存在感的普通中年的感悟。

马督工点评

此文适合作为“社会化养老”的参考样本之一。

中国 10 年内根本没有征收房产税的条件

先说一下我的观点:小收没用,大收不敢。
重温一下19年央行的报告。

我国城镇居民家庭的住房用率为96%。
有一套住房的家庭占比为58%。
有两套住房的占比为31%。
户均拥有住房1.5套。
不管房子在哪里,至少九成的城镇家庭是有房家庭,这是一个基本事实。
如果你小收,税基定的很小,那意义不大。
例如上海早就有了房产税,去年是221亿,而去年上海的土地出让收入是3,323亿。
这中间有巨大的差距,根本无法填补土地财政的缺口。
如果你大收,税基定的很宽,豁免标准降低。
起码有超过5成的城镇家庭都被覆盖。
那样的画面我想都不敢想。
我国的体量很大,加上土地财政的缺口也很大,无论什么标准都会激起以百万为计量单位的不满。
我实在担心事务部门的编制不够用。
“我失业了,我是老赖,我就是不想交,我真没钱但是现在卖不出去,我还有别的地方急着用钱,如果你们再跑到我的家里面来,我就要报警了,我就要向你们的顶头领导举报你们!” 到时候肯定有一大帮人抗税。
你不上强制力,这些税种就废了。
你上强制力,但问题是根本没有那么多的强制力。
一个城市每年有5000户这样的,地方强制力就不用干别的了。
(这个税种是每年一次的哦)
我国城镇居民去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4.74万元,每月4000元。
中位数在4.35万元,每月3600元。
去年全国的人均工资性收入是19,629元,每月1635元。
城镇居民的人均月工资性收入应该是2200元左右。
看到这些数字,再看到那些庞大的土地财政收入。
我认为这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但我认为另外一种方式是可能实现的。
那就是普通人象征性的收一点,真正的亏空靠抄些大户来补,再拉高间接的,隐形的税种。
不过我其实很想看到每一个人都交房产税的情景。
纳税是现代社会治理的核心,是上与下最真实的关系。
什么时候一个人知道自己如何纳税,自己纳的税到底用到了什么地方去。
什么时候才好理解自己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以上这些文字来自于我粗浅的概括知乎答主:王子君,的答案)
(我是王哥的忠实粉丝,我认为他说的话多少是有些道理的,所以想让督工看看)
(其实上面的这一大段文字主要讲的是征收房产税所产生的抗税成本问题,我个人相信会大面积集团抗税的)
写的啰嗦,希望见谅。

马督工点评

有一定道理,但天底下什么样的政府都有,唯独不解决税收基础的政府活不过明年。

关于 WPS 疑锁定本地用户文件

  • 作者:81kg

在目前没有任何实锤的情况下,我的看法是:最多反映了技术能力的不足,应排除主观恶意行为,不应该上升到国产文字处理软件的层次,下面啰哩啰嗦,大致以下两个观点:

  1. 「国产文字处理软件」可以从技术能力、稳定性上进行批评,但不要打上主观审查内容、干扰用户创作的标签。
  2. 搞坏、弄丢用户文档不是「国产文字处理软件」独有的“功能”,用户要有文件备份的意识,不要过度信赖软件,毕竟软件是人写的。

首先,对云文件的审查管理是大家都能理解的行为,毕竟一个疏漏配合舆情可能公司都要没了。但对本地文件的审查,WPS 方是没有义务的,锁定、删除纯粹给自己找麻烦。对于 WPS 提供的云文件、文件同步功能,考虑到用户体验,云文件与关联的本地文件之间势必会存在大量的交互,表现在用户端是感觉不到两个文件的差异,而在此背后是复杂的软件逻辑,作为国内的“头部”文字处理软件,按道理说在软件逻辑上不应该存在问题,但考虑到实际的复杂性,出现问题是完全有可能的,这就是我倾向于这是个技术能力的问题的原因。

虽然在结果上没什么区别,从用户的角度来看,文字处理软件缺少了可信性。但如果照督工这一棒子,「国产文字处理软件」因为伸长手恶意干扰内容创作直接被打死了。如果照技术力不足这点来定性(假设 WPS 真有锁定用户本地文件的情况发生),仔细分析,是由于与云文件的交互过程产生了这种情况,采取不使用云服务、使用政企离线版本是可以解决问题的。

另一方面来说,文件同步这个“服务”真的没那么好做,强如 Microsoft,onedrive 的同步也不是万无一失的,简单的搜索就能找到类似的问题,甚至比 WPS“锁定”文件更严重。

至于督工提到的由于软件行为导致内容丢失、影响工作进度的后果是无法接受的这点,我认为需要考虑的是针对文档的重要性给予其应得的容灾性方面的保障,而不是寄希望于软件对文件的每次操作不会出错和硬盘永远不会出故障。

督工这一段输出我感觉更像是表达了对审查干扰创作的不满和对未来严肃咨询创作的担忧,WPS 当了这个麻袋。作为一个在中国跟软件稍微有那么一点关系的工程师来说,虽然觉得 WPS 做的确实很拉,但还是希望它能好好活着。

马督工点评

作为工程师,您也许是对的。
作为中国人,您也知道某些问题在软件之外。
作为用户,不需要考虑压力来自于谁,用脚和钱投投票就可以了。

467 期视频评论

马督工视频截图:“定期抽取人大代表来检查”

一个视频创作者都高傲的脱离群众了?你知道人大代表都什么玩意吗?你要说让香港人或是台湾人来监督我还会信,说这些搞笑的话属实脱离实际

马督工视频截图:“用广播劝阻 同时给父母发短信”
背景是新闻截图,标题为“人脸识别,及时电话提醒!湖南邵阳现防溺水黑科技”

你这期怎么了?我刚看到这,怎么我的老乡马督工变迟钝了呢?溺水的原因是什么?是中国人大部分人不会游泳。不会游泳的人带什么有用啊?死亡才是最好的归宿

马督工视频截图:“应该就给每个孩子随身带定位装备”

看看日本的小学生都有定位的书包的,可以学习没有问题,但是后面那句摘下来就报警什么鬼?

马督工视频截图:“就知道有哪些东西不符合金山公司的规矩”

金山这里没有说到重点啊,金山公司的行为是侵犯用户隐私,难怪现在数据挖掘师这个职业会兴起。你金山这种流氓公司国家的部门在干什么?帮凶?

其实我有一天如果站在了高出,我很不愿意把人当猪狗看待,因为我看到台湾看到香港这些华人之光的存在,我知道华人是有救的,可以被医治的

马督工视频截图:“第一是怎样拯救生育率”

中国生育率低?真的低吗?事实就是根本不低,而且每年都在增长。你不生那些超生游击队抢着生,我就租住在城市边缘的棚户区,你看那些人住着贫民窟还在为了生男孩生孩子。其实这样的结果有可能会弥补男女数量差异,但是从一个上帝视角来看。

生育率提高了真的好吗?中国发展的好不是因为科技,是因为人多。而这是一把双刃剑,它的不好之处就是这些人成了一个国家的负担。举个例子:你想象下一个国家养14亿人一天耗费多少煤炭?多少粮食?一旦进口出现问题,不需要列强入侵,国内就已经乱了。韩国日本瑞典芬兰等等小国家反而很发达,这说明我们这条路是错误的。好的说完了,我B站叫:我是巧克力小甜甜,被永久封禁了无法评论,只能在这里简单说下。我希望求同存异,所以我不会去用攻击的方式去改变谁,而是表达不同的观点,这才是国人应该改观的东西。我也要改上面不自觉的攻击了一句,抱歉

马督工点评

虽然不赞同,但还是转发给其他观众,作为一种典型思想方式的案例。

顺便说一下,除非是故意杀死女婴(胎儿),否则无论怎么多生,都不改变男女比例。

在关于“南京寺庙供奉日本战犯事件”中,我有另一个角度的解读,即“名人与追随者关系缺乏规范”

何谓名人

首先定义“名人”:名人是拥有一定数量追随者的个体或小集体,他们可以直接对追随者进行影响,进而产生舆论并传播至追随者以外的群体。这个舆论是否与事实相合,并不影响它的传播。明星、传教人、国家发言人、或者网红(比如懂王、马斯克、王校长等)都属于名人的范畴。

比较简单的例子就是督工通过视频,向我们传播关于连花清瘟的新闻,然后被王校长转发,进而大范围传播。这其中督工和王校长都是名人,督工和王校长的粉丝都是追随者,连花清瘟的新闻则是舆论,而其他群众也受到了舆论的影响。

需要规范

名人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因为他可以为他的追随者群体发声,他的言论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但因此,同样的言论,在私下传播、和由名人说出,有不一样的影响力,所以应有不一样的标准。

我认为,所有有深度的关系都应当被规范。包括亲子、夫妻、雇佣者与被雇佣者等等,都受到法律的规范。同事间关系、网友间关系,也有各自群体内部的规范。而【名人-追随者关系】作为一个互联网时代才兴起的关系,又因为他的复杂性,目前没有被社会广泛认可的规范。很多时候,仅作为个案,由其内部、或外部舆论判断。一个例子就是,现在非常普遍的“洗粉”行为。名人发表一些有争议性的主张, “洗掉”不赞同自己的追随者、吸引赞同自己的追随者,并且建立了属于这个圈子的潜规则——发表类似的言论,是可以得到认可的。这条潜规则对名人和追随者同时适用。类似的规则建立多了,就形成了稳定的体系,也就为这个圈子“定性”了。

我认为,如果在一开始就确定一些基本的规则,即“名人规范”,我们就能够更简单的建立类似的体系。如果从一开始就明确哪些事是允许的、哪些事是禁止的,名人与追随者都能在群体刚形成的时候,更好的找到自己的定位,避免重蹈前人的覆辙。

B站也有同样的规范。他在开通直播业务的同时,也设立了房管,来监督在b站这一平台直播的主播,遵守他所制定的规定。B站可以看做是一个名人,主播既是b站的追随者,同时也是直播间观众的名人。主播因此会被赋以比观众更高的标准。b站需要遵循的规则,也比主播的要更多、更复杂。

规范内容

我认为,名人在具有更高传播力的同时,应当拥有属于自己的权利与义务。他们的权利,在引导舆论的能力之外,也应当有对自己个人安全的保护,禁止跟踪狂、住址泄露等等。我们也应当接受他们会获得很高的片酬、或者出售高溢价的商品等。而他们也应当拥有属于他们的义务,即更高的道德标准。他们所引导的舆论,至少不应当与普世道德背道相驰。

举例来说,有粉丝为了奶瓶盖里的兑换码购入牛奶,获得兑换码后将牛奶倾倒,引发了不好的社会影响。这没有违反法律,但与普世道德相违背。如果有“名人规范”存在,就应当制止这一行为的发生。

同理,在寺院参拜战犯,也应当是这一规范的管辖范围。因为僧侣在我们的理解中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同时也肩负着传教的职责,他们也应当属于名人这一范畴。如果 “名人规范”规定,类似的情况不应当发生在名人身上,那么便自然会受到谴责。如果没有,则有可能会在这之后加入,约束之后的名人们。

规范作用

名人与追随者之间的关系,本就是不平等的。所以名人规范的作用之一,便是拉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让作为追随者、与外部群众这两个集体的人,能拥有一个挑战名人的途径。

同时,我认为我们遇到类似问题,并不应当应当总是使用舆论解决。舆论毕竟不是理智的发言,其本身是不可控的。如果名人出现言论不当等问题,我们可以优先寻求规范的帮助,再有理有据的进行批判。

如我之前所述,这一规范并不只在约束名人,他也要同时约束追随者与外界,保护名人的权利。譬如粉丝会把握不住与明星的距离,为了拉近进与明星的关系,而产生跟踪、偷拍、偷窃私人物品等行为。名人规范应当在法律之上对名人进行保护,预防或阻止这些行为的发生。

另外,如果名人有不慎的不当言论,他可以通过规范这个渠道进行调整(如果群体内所有追随者都对规范有了解,并且规范有公信力)。通过调整规范,达到广而告之的目的,进而阻止舆论发酵,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规范架构

最后再讨论这一“名人规范”的可实现性:“规范”这一概念,本就应当弱于法律。我考虑过诸如政府组织、工会组织等等,但没有想到很好的架构,因为这一行为本身会赋予很大的权力,却没有平衡措施。

我自己得出的结论是:这一规范并不应当具有强制性,但应当让大众都知晓这一规范的存在。他毕竟只是将已有的潜规则放在明面上,供所有人参考。每个“名人-追随者”结构的群体,都可以以他为参考,再按自己的需求添加、删减自己的规则。这样可以做到奖惩有道,同时在应对外部监察的时候,有一套内部的规章制度,可以减少矛盾、明确责任。

我希望能有一个类似规范,成为类似DND规则书的存在。每个群里都会有房规,但是大家都认可原本的规则。

写完了感觉自己想量化道德。。。

马督工点评

“世界上只有两种宗教,邪教和老牌邪教”,一言以蔽之,都是垃圾,不要分高低。
如果你前面的论断成立——“僧侣在我们的理解中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同时也肩负着传教的职责”
社会就有义务去评判天主教和新教哪个更“高”,否则你也不能认定天主教或者佛教比我自创的小教派更高。
法国大革命以来,血流成河杀了上百年,才有政教分离的基本原则,不能再把历史糟粕以温情脉脉的方式捡回来。乡愿,德之贼也

讨论一个 464 期的小问题“原始社会应该是有阶级的”;社会化抚养可能造成一些心理问题的情况

  • 作者:很小的哀姆
  • 平台:知乎
  • 联系方式:QQ 395757632

1、 原始社会是有阶级的,有些老的理论在最新的研究中都有补充和更正;原始社会有一定的阶级属性;只是限于生产力和文明发展程度;阶级属性的外在表现力不明显。

2、 社会化抚养可能会过早的让孩子出现社会化的情况,如果真的有机会实行,需要额外注意这些问题

1、首先先指出一个小问题,因为科学研究都是不断渐进的,根据现代的研究;原始社会应该是有阶级的,只是定义和表现形式和现代社会有本质的差别,原始社会对于资源的分配是“不平均的”,原始社会对于氏族决策也并“不是所有人共同参与的”。以类似的动物群体作为样例;黑猩猩、大猩猩、高智力的猴子等类人猿为研究对象,可以发现他们都有明显的阶级性;存在严格的等级制度,往往地位高的统治者将会享用独特的使用权;从“食物的分配”,“吃的东西优先级”,同一个食物“吃的部位”不同,到能够“优先选择交配的雌性”,都是有一定的阶级高低之分,以此来推断人类在猿猴阶段的原始社会,也会有类似的社会情况;只是当时生产力太低没有形成私产的概念,因此不是用财产来定义阶级,但个体的强弱差距,还是能明显的区分上下级的概念。部分弱者优先依附于强者,也会形成中间阶层。

督工经常拿的原始部落的人不会行礼来说,其实不能证明原始社会没有阶级;只能证明,原始社会的阶级属性在外部表现力上不明显;即是不会用封建礼教,形式上的尊卑或者穿着上的尊卑等一系列形式上的内容来展示;但是从一手资源分配的角度,仍然可以看出类人猿的社会是有明确的阶级的。而且早期的社会研究者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原始社会对于低阶级群体的“物理消灭”。当群体的资源不足以养活额外产生的人口的时候,一些弱者或者不能为群体提供食物的个体,会被驱赶出群体;以维持群体表面的“和谐”“公平”;但其实这些被牺牲的个体,本身也是一个阶级,可以称之为“被放弃者”;如果只在原始社会单一群体内部,不体现出明显的阶级,但是放大到整个物种,这些被遗弃的群体也是一种阶级的代表,比奴隶地位更为低下的代表。

目前越是接近群居智慧生物的物质类型,都有明显的阶级化的倾向;目前人类确实没有发现消灭阶级的最好方式~

PS:我(开个玩笑)“血肉苦弱,机械飞升”说不定可以达到~

马督工点评

阶级来自分工和经济分层,是社会概念,而不是生理概念。普通民众凭借自己的战斗力,最多可以考虑军功章和武状元,而不是当皇帝,这就是阶级。而贵族虽然夸耀自己强壮,却从来不会宣布用武力决定爵位。大猩猩欺压弱小同类,连社会问题都不算,和阶级无关。

2、其次就是“社会化抚养的问题”;首先声明,我支持理论上的社会化抚养,支持优先对于一些特殊家庭,实行社会化抚养,比如农村留守儿童等。

但是我也必须要指出,社会化抚养可能造成的一些问题,如果实行社会化抚养就必须正视这些问题

(PS:对于地方政府行政能力差,无法完成抚养计划这种情况,暂且按下不表;我想讨论的是社会化抚养可能会过早的造成少年儿童的强弱意识和自我否定)

读研的时候以前看过一些研究者的文章;也有一些寄宿制学校的观察经验;我举例两个例子,都有“小部分接近”社会化抚养的情况,第一是,欧洲旧时代的贵族学校;另一个是老式的孤儿院。贵族学校的二代们很多不想被人批评是靠父母上位,所以不少极力想摆脱家庭背景的束缚,而且他们不存在资源稀缺的情况;而老式的孤儿院里的孩子没有家庭背景,因为没有家庭,且资源存在严重的稀缺。这些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点,是其中不少人的状态是独立于原生家庭背景生活的。但是他们都显现出一个特别明显的特征就是“早熟”,简单的称为“有心计”(这在现代孤儿院中的情况也非常明显);另外就是这些学校和群体中,孩子的“阶层化”反而会比普通学校的孩子更快。比如,孩子们中会快速的形成分层;“领导者”“执行者”“意见者”“跟随者”;会以非常快的速度分成小群体,形成小社会和内部阶层;有领导力的,强力的孩子,会很早就占据主动拥有更高的地位。大部分孩子会在小团体后面跟随,成为小团队的附庸。

虽然这两者和理论上的社会化抚养,是有很大差别的;但是社会化抚养一旦剥离家庭这个因素,就有可能快速造成这样的现象。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我个人认为,是由于缺少“家庭”这个后路,由于没有一个让孩子逃避现实的地方,因此他们必须得融合与学校中产生的“小社会”。虽然很多家庭是不堪的,是没有能力教育好子女的;但是对于大多数的孩子来说,家庭是一个可以无条件支持自己,让自己躲避学校集体的地方;因此,在现代学校中,即使出现这样的小社会,孩子们还是能躲避回家庭,选择不加入班级里形成的社群;而历史上那些孤儿是没有家庭可以躲避的,而其中一部分贵族二代是因为自尊阻止他们自己逃往原生家庭;所以,他们不得不快速的融合近在校园里产生的小社会,并且快速的找到一个自己舒适的位置。

我不能说这种现象是好是坏,但是我觉得这是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儿童过早的社会化,并且毫无退路的必须融合进已经形成的小社会,这对还没有建立完整价值观和社会观的孩子,会有什么影响,不得而知;儿童少年的阶段每个人的天赋还没有充分开发,这个时候如果就开始形成定式的分工,会不会限制和影响未来的发展?

有些问题我们不提倡,但不能忽略,就是“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是人是有 “强弱天赋之分的”,不能因为政治正确就忽略个体天赋差异可能导致的问题。

社会化抚养可能并不能寻找教育的最优解,但是应该更多偏向寻找社会教育的底线。

马督工点评

天赋差异不仅不会导致问题,还应该鼓励发扬。任何抹杀天赋差异的社会都是地狱,甚至变地狱的资格都没有——用不了几代人就被其他社会消灭了。

至于说“有心计”的问题,21世纪的中国最缺的几种东西之一,就是童年和少年自发形成的社会群体。街头巷尾缺了成群结队的孩子,甚至无法产生传统的“孩子王”。而这是过去几千年人类成长最宝贵的经验。这是“千年未有”大变局,而找不到补缺口的社会方案。所以必须提社会化抚养。

看了这篇文章,我总的感受是,在2022年的中国,有人担心“天赋差异”甚于其他问题。

评论二舅事件

  • 作者:木又
  • 平台:微信、即刻
  • 联系方式:微信号 sjrmy-yyjqh

过去三十年,中国经历了有史以来最好的三十年。相比于现在,过去三十年有年均两位数的GDP增长,在飞速上升的电梯上,做俯卧撑也不影响你越来越高;相比过去两千年,现在的工业品和粮食极其廉价,但凡做点什么就饿不死,甚至可以买来老婆给你生八个孩子。

在这种环境中,二舅一方面享受了时代红利,生活越来越好;另一方面,二舅的工作产生成就感的链条非常短,我帮你修家具,你给我钱。

而作者本身是做视频的,做出好视频赚不到钱,必须想办法恰饭、想办法直播带货、做私域,从自己的粉丝里面榨取价值。所以他看不到生活的意义,羡慕二舅能立竿见影产生成就感的工作,感觉自己的环境比二舅好得多,觉得自己没理由不努力。

但事实上,低头发展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如果你依旧负重前行,就会有人替你岁月静好:你的存款不一定是存款,还有可能红码;你抢不到菜,但是有人可以吃到瑞士卷。

同济的土木工程录取分数暴跌的逻辑也是一样的,大基建大发展的时代过去了,现在只有拆掉旧东西,才有可能建设新东西。

曹丰泽选择回避矛盾,去非洲。但是如果非洲政变了呢?斯里兰卡国家破产了,但是还欠中国几十亿美元,在座各位每人少了50块钱。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被枪杀,原因就是在日本表达出政治是一个非常不体面的事情,线下的宣传车在路边宣传的时候,普通人最多只敢在等红灯的时候听两句,是不好意思严肃交流的。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的投票率也非常低,只有不到50%。此时,邪教的组织优势就体现出来了,他们可以动员信众给某个候选人投票,影响力非常大,所以政客们也都会去给邪教站台,加强邪教的影响力,凶手就是看到了安倍给统一教站台,才决定动手的。

如果我们都像日本人一样不关心政治,那么政治就会来关心我们,所以二舅这样埋头苦干的祥子是永远买不起自己的车的,只有推翻旧世界才能在解放别人的之后解放自己。

马督工点评

“在这种环境中,二舅一方面享受了时代红利,生活越来越好;另一方面,二舅的工作产生成就感的链条非常短,我帮你修家具,你给我钱。”

喜欢这句话,退回小生产者的时代有很多好处,但不包括富裕和自由。

编读往来

关于社会化抚养

往期讨论原文:《蛋卷俱乐部》第一期·观众社论:关于社会化抚养

马前卒多次在节目里提到儿童的社会化抚养,这里有几个问题需要澄清。那就是社会化抚养的儿童,在未成年之前,监护的主体是谁。如果是政府或者某种形式的公权力(下文简称政府),事实上政府和父母关系就是买卖儿童的关系,父母生下来一次交易基本就失去了关系(未来器官捐赠、换骨髓这种极端生物学需求除外)。在这个前提下,监护主体政府拥有全部的处置权。那么马前卒提到的各种措施除了财政需求和技术细节,没有大的阻力。儿童本身就是政府的,非主观故意的养死了,养坏了,仅仅是国有资产流失而已。但是这个方式,有比较大的风险。在没有强有力的宣传措施介入下,肯向政府出售子女的父母,存在着一定的道德伦理压力。事实上可能是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人群,换句话说,是统计学上意义上基因比较差的人群。长期下去,会不断强化,后果可能是政府抚养本身就成了一个事实上的低素质标签,长远看会引发社会问题。另一种形式,是监护主体还是父母,政府是养育儿童的被委托人,代替父母行使部分养育任务。这种模式孩子还是父母的,在社会伦理道德上,接受度比前一个形式要接受度高得多。那么随之带来的一个问题是,父母如何信任政府能把孩子养好?比如现有的公立幼儿园这种模式,父母有比较深的介入,大多数情况可以相信政府。而马前卒倡导的社会化抚养,政府介入程度要远大于幼儿园。父母让渡出的权力责任,怎么监督政府?我们现在有一个类似的情形,就是养老院。在相当程度上,养老院是和马前卒的社会化抚养委托程度是类似的,抚养方负责大部分照顾责任。但是目前的养老院,或者说社会化养老做得非常不如人意。统计上的多数,基本上把老人送到养老院,属于不孝行为。相对养育儿童,养育老人更容易监督,因为老人是成年人,大部分有一定意识和判断力,可以比较清楚的评估自己的满意度。因此,如果试图进行后一种方式的社会化抚养儿童,我建议先从社会化养老开始,这个事情办好了,才能取信于群众,办好社会化抚养儿童。而且社会化养老一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集约化养育可以大量的节约社会资源,包括劳动力资源和住房资源。比如相当一部分高价值劳动力,很多人出于不信任养老院而花费大量时间自己担负起码部分的养老任务。

小结一下,向政府出售儿童式社会化抚养目前和社会现实差距较大,不合适。委托政府抚养的模式更现实。但是后者要求先把社会化养老做好,才能取信于民。

往期马督工点评

只说两个问题。

  1. 现在已经是“穷人多生,中产少生”了,如果你真觉得阶层和基因优劣有关系,现在的世界正在飞奔向你想象的地狱。

  2. 社会化抚养的本质,是国家直接保护公民——无论成年和未成年。只要用要求现在公立学校的标准去衡量父母,社会化抚养就成了一半——老师打学生留下淤青是什么惩罚,父母也一样。

对马督工点评的点评:

  1. 社会地位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会反作用于下一代的基因和环境。这是个过于庞大的话题,我们不展开讨论。但是马前卒提到“穷人多生,中产少生”里面的“穷人”,和我文中提到的“肯向政府出售子女的父母”是截然不同的两个群体。混淆这两个概念,或许是我说明的不够清楚,或许是马前卒日理万机,没有时间细读细想。后者现实中最接近的对应群体,是福利院那些孩子们的亲生父母。从最简单直观的统计,比如残疾儿童比例,说福利院的孩子基因整体比较差,我看没有什么大问题。

马督工点评

福利院的孩子是因为“不好养”才丢弃的,而不是因为丢弃了才“不好养”

  1. “社会化抚养的本质,是国家直接保护公民。”这句话不考虑可操作性,听起来确实不错。但是任何涉及利害判断(比如保护这个词本身所隐含的),必然涉及判断的主语是谁?老师打学生留下淤青,之所以是个问题,有两个核心因素:
    • 作为监护人的家长认为淤青不可接受,主动采取措施维护未成年学生的利益;
    • 作为监护人的家长和学生有大量时间相处能够及时发现淤青。没有这两点中任何一个,老师打学生留下淤青根本不是问题。比如马前卒上小学的时候,即使没见过,也该听说过有老师打学生留下淤青没什么事的例子。有的家长认为老师打孩子是为他好,淤青不是问题;有的家长太忙根本发现不了淤青。可见a、b 这两点恰恰都是私人化的而不是社会化的。一旦实现所谓社会化抚养,这两个条件都不再自然存在。就像很多养老院,老人挨打留下淤青,得到的反馈远不如学校的儿童。“国家”在被证明能够很好的保护老人之前,大家如何相信他们能够很好的保护孩子?用一个不恰当的比喻,有的人爱惜自己的自行车,有的人不那么爱惜,但是用较低比例的后者,来论证把自行车征用归公后,陌生人会天然更爱惜不属于自己的自行车,逻辑上是不成立的。我想马前卒成长过程中,应该理解“公家的,随便用。”所隐含的意思。

当然,我不是认为社会化抚养儿童完全不可行。只是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先把社会化养老做好,来证明“政府”有能力解决我提到的这些问题较为稳妥。社会化养老相对社会化养小作为先行试验有两个理由:一方面养老主体愿意把养老委托给政府的会比较多,另一方面,如果养老实验失败了,社会损失比较小。这个听起来很残忍,但是是接近事实的。

马督工点评

连保护公民都不具备可行性,那你是对我国公诉制度有误解——刑事案件不需要自诉。

对节目的分析和批评建议

  • 作者:草某

感觉你们看事情有一个角度很固定,很喜欢从结构主义的角度看,但结构不是每次都生效的。

并不是每一起案子都是源自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这样顺序的结果,它的出现可能只是源自个体心理波动或者其他社会潜意识(封建残余或歧视等)。对个案不能每次都只追溯源头,要对案件本身过程也探究才好。每次看睡前消息讲重复出现的内容都很好猜,因为都要溯源到结构,但对事件本身的动机、结果都不太在意——这也是一种视角的缺失。

马督工点评

我们不是法官,不是家庭矛盾调解员,也不认为我们有能力解决随机出现的问题。

但我们都是社会的一部分,都会依照概率遇到社会常见问题,所以我们只考虑如何降低自己遇到麻烦的概率——具体怎么解决麻烦,是每个人自己的事情。

关于督工的“新生儿冠姓方案”的一些质疑和建议

  • 作者:求知了
  • 平台:B站
  • 联系方式:TEL 18561107295

马督工在前几次直播时回答网友关于冠女姓的问题,他提出一个抽奖冠姓的方案,我有一些质疑。

首先我们都知道现代中国婚姻中婚前彩礼的传统依然盛行。其中很多彩礼都是男方父母承担的。这点就算按男性优越主义的逻辑也很奇怪,凭什么男性的父母就该更有能力承担更多责任?唯一的解释就是购买孩子的冠姓权。那如果人家花了钱却没有抽到冠姓权,又或者女方为了冠姓权而不收彩礼却没抽到,那样势必产生怨气。政府何必承担这种怨气。其次有传姓意愿的人也会因为不确定性降低生育动力。最后保证抽奖的公平也需要社会资源去监督。为了这蹩脚的公平性我觉得不值得。

我理想的方案是,提前公告一到两年后结婚的夫妻孩子默认冠女姓(未婚母亲当然也是女姓)。最多孩子一定岁数后可以改姓名(手续应该和现在一样繁琐,还可以收点手续费)。

这样既有利于社会契约的公开公平和女性生育付出的公平。有利于提高女性抚养意向(毕竟哺乳期男性无法替代女性)。也可以降低单身母亲孩子的特殊性从而降低歧视提高这部分生育率。还可以降低男性优越主义思想,消灭一部分男权和彩礼之类的陋习。

马督工点评

逻辑虽然很奇特,但意外地表达了一种反向的可能性——冠姓权以及冠姓权所代表的男权消失之时,彩礼这种过时的东西也就该寿终正寝了。只要你认为“倒插门”和“娶进门”一样,社会就会进步一点。

我想反馈一下第468期的一些内容

  • 作者:千代

我想反馈一下第468期的一些内容

首先写这篇新闻的编辑没搞清楚,一个武器设计出来就不是完美的,肯定是要根据使用累计的经验总结并解决发现的问题进行解决并升级,或者科技进步带来的新军事设备安装到老车上进行实验定型后升级出来的新型号

错误总结:

1、我国使用的59式坦克是是苏联在1946年就制造出来并改进成为T-54A后引入中国的,我国现有自用的59也和54年引进的59区别巨大基本除了车体本身找不到相似之处

2、我国使用的轰6式轰炸机是是苏联在1952年就制造出来的,中国拿到图纸改进成了轰6,轰6也是69年才服役的,都是在这篇错误信息中提到的70年代的主力,可如今已经又一个新世纪的20年代了为什么这些东西还在服役呢?

3、美军最新服役的航母为福特级,福特级在冷战结束新世纪初定型并建造开始服役,而文中提到的美军伯克级驱逐舰也是漏洞百出,伯克级本身只是一个驱逐舰大家庭的统称,美军服役的伯克级分类为了I型、II型、IIA型、III型,伯克也在服役过程中不断升级防空武器与电子火控、雷达系统,与初期设计完全不同大大简化并提升性能

4、德国豹2坦克自79年服役开始就不断改进如今已经出到了A7型,性能几乎与初代相差数代,根本不存在所谓的更新迭代没有空军快之说

最后希望工作室专门聘请一位负责军事文章的编辑,不要每次都将军事新闻交给业余的人随便查几下百科就闭眼创作出令人咋舌的奇文

马督工点评

以上说法都没错,但提到的所有改造、进步,如果排除最近几十年民用 IT 产业进步的效果,都不如 F15,F14 对二代机的压制效果强。武器改进本来就是指数化跃进的,但有的指数化改造是可以用数量来缓解的,有的不能。这就是代际差异和逐步改造的区别。

体验

同济土木毕业-设计院工作体验

  • 作者:工程师-画图狗
  • 平台:知乎

既然督公讲了同济土木,本人同济土木毕业,在上海某国内一线设计院从事结构设计八年,讲讲一线工作的体验。

一是设计工作随着科技发展发生的变化。从最开头大家手算结构,手绘图纸,作坊式地缓慢设计;到我参加工作时大家用各种成熟商业软件进行计算,辅以手算解决一些软件不能解决的问题,人工用绘图软件作图;再到现在,软件功能不断升级,已经不止可以计算各种复杂问题,还可以直接成图,把大量人工绘图、配筋的工作都替代了。大量低端工作已经由软件替代完成,刚工作的时候,两个月设计一栋楼,现在,两个月能设计三四五栋。设计师一方面能设计出更复杂的结构,另一方面对普通工程的设计效率大幅提高。但是近年来,整体建设工程量减少,行业越来越卷,设计费在打价格战,设计过程没完没了的优化,修改,不断地向甲方妥协,设计在甲方、甚至施工单位面前的地位越来越低。效率提高,无效工作量也在增长。

行业未来几个发展方向,现在我能看到的,一个是老建筑加固改造的项目会增加,这个大家都能理解,按规范,结构设计的保质期一般是50年(虽然过期了很大可能也没啥问题),现阶段遇到更多的是老房子功能改造,顺便再进行加固。这么一大批钢筋混凝土森林,等上了年纪,变成危房,未来怎么处理又是另一个大课题了。另一个发展方向是装配式,包括装配式混凝土和钢结构,这块政府这几年都在强力推进,技术在不断成熟,用工厂大批量生产预制构件,现场拼装的形式,减少现场施工的工作。主要也是为了应对未来建筑工人的短缺。现在工地上的农民工年纪都越来越大,据施工单位的反映,现在招工人也越来越难,特别是复杂的活,得求着工人给你干。

行业前景,工程的主要来源,一个是房地产商,一个是政府。现在房地产的情况大家也都知道,各地方政府的财政情况,大家也都有所耳闻。我们倒是有点期待政府来个x万亿投资基建(屁股歪没办法)。前景一边是工程量减少,一边是计算机替代,人夹在中间也有点无奈。

据了解,同济土木的硕士,现在地产/设计院大家都不愿意去了,全在考编制。。。

一些想法:一个建筑的设计,要满足不同的使用功能需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很多都不是标准化的,除了有的住宅会长得比较像,其他大部分楼都各不相同。生产有点像手工作坊,有追求的建筑师们在追求一个个独一无二的作品。但是这种手工作坊的做法限制了设计生产效率。如果能模块化统一化,工业化批量生产类似的建筑,配合预制构件工厂生产,建筑业的效率也能大幅提高,设计一栋楼,然后能像IT业一样批量低成本复制,但是大家能接受到处的楼都长得一样吗。
(当然,如果是这样的话估计真要失业了)

设计行业中,经验非常重要,一直有越老越吃香的说法,培养一个成熟的工程师需要漫长的时间和大量的实际工程项目经验。年轻人最初是在老法师指引下,从事简单重复性工作开始的。现在这类工作大量由计算机完成,而且接下来的相当一段时间内,工程项目也会变少,行业可能会对年轻人越来越不友善。让我想到医院里,通过机器人辅助,老医生也还能上手术台,类似的情况是否在许多行业都会发生,对年轻人的工作会产生多少影响。

马督工点评

任务变少,计算机辅助增加,正是工作向艺术升级的好时机。再怎么说,设计师多花一份心思,想省下一块钱,比现场施工想省一块钱要容易。

所以我还是建议尽量“艺术化”,将来3d打印和自动施工机械也许能解决效率问题。何况建安成本从来不是房价的主体,这部分成本其实是可以承受的。

谈谈封控期间在上海的生育体验

我家租住在陆家嘴金融人才公寓。大家不要被这个名字骗了,以为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住宅。事实上只是打工人的聚集地。这个小区全是小户型,且只有两种房型:25平和50平。25平的租金大约每月3000元左右,50平从4800元到5700 元不等,因朝向楼层略有差异。

这里的租户大多是金融民工,也有少量其他行业从业者。从年龄分布上看和其他小区很不一样的一点是这里的租客95%以上是年轻人,有少量的婴儿、儿童和老年人。我去年和媳妇领证之后刚好排到了50平的房间,于是就从25平搬过来。50平房间是一室一厅的格局。由于住惯了两个人住25平,刚搬进50平甚至还感觉很宽敞。

我和媳妇备孕非常顺利,领证后第一个月就有了。怀孕期间相对顺利,只是感觉花销大了不少。我们产检去的一妇婴东院的特需,每次挂号费要400元,第一次特需检查时一共花了2000元左右,并且全自费。媳妇之前上班要做公寓的免费班车到上海科技馆地铁站,再转2号线地铁到陆家嘴站,下班也是原路返回。怀孕之后担心路上出问题,就让她打车上下班了,毕竟2号线早晚高峰的人流量是很大的。为此每月又多了3000元的开销。时间过得飞快,产检出过些小问题,但基本绿灯,有惊无险到了孕晚期。

孩子预产期是4月21日。3月14日我妈妈从天津到上海来帮忙。睡沙发打地铺,挤挤还是勉强住得下的。3月19日开始我们小区开始限制进出。当天媳妇怀孕 35周零2天。那天是个周六,也是我们产检的日子。我们在做完核酸之后申请去产检。公寓志愿者跟着请示了领导。居委的意思是让公寓自行掌握。孕晚期的大肚子很明显,公寓也没有拦着。等待了半小时左右就让我们出去了。

3月19日我们并不知道要封多久,只依稀记得小道消息是封2天。当时的环境下,周围的同事一个一个的封在家里,我早预计到会轮到自己,并没有意外。往后几天没有听到解封的消息,转眼又过了一周,到3月26日我们又出去产检了,也很顺利。我和媳妇都是金融从业者,我妈妈是退休工人。只要能在家工作、工资照发并且能去医院产检和生产,全家都愿意全力支持防疫规定。

事情到了4月1日开始有变化。我们4月2日周六应该产检,当时一妇婴已经要求门诊需要有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了。我们还在封控,所以为了4月2日能产检,4月1日只能出门做核酸。我们住在浦东,本来按照鸳鸯锅的说法,4月1 日浦东应该解封了。结果当然是没有。我们在上午10点左右便向居委申请,打了电话,接电话的是个女的,态度很不好,让我们等着。接下来是熟悉的踢皮球环节。后来在公寓朋友的热心帮助下,下午两三点能出去了。中间等了四五个小时。当时我就很担心,如果在这四五个小时之内需要紧急就医怎么办,我可能只能硬闯了。可是我一个壮年男性可以闯,谁敢拦着我我可以物理反抗,但我媳妇呢?

我们在公寓门口打车,居然打到了一辆出租车。路上没几辆车,空的吓人。当时我的意识已经切换到了战时,意识到平时社会的所有设施可能都不再可用。我问了司机为什么你能开出来。司机指了指前车窗的通行证,说有这个就能出来。我立刻意识到这个车是很重要的资源,一定要抓住,于是加了司机微信,下车时也很隆重的感谢了司机。果然后面这个司机师傅就帮了我们大忙。

到了一妇婴门口,已经是3点钟,遇见了长长的核酸队伍。队伍里有外卖小哥,有穿大白的,更多的是孕妇和家属。核酸做到4点就不做了。我没把握1小时能不能做得上。但没别的办法,只能排着了。媳妇排队之后我到周围勘察,发现边上有一个小队孕妇可以优先做,于是让媳妇过去了,媳妇就做好了。媳妇回来跟我说家属也可以过去排,我过去排之后,扫医院的码,填资料花了时间(我媳妇之前产检填过,节约了时间),之后准备缴费的时候,刚刚过了四点钟,我就做不上了。我们也只好打车回公寓,心想着明天我们一起出公寓,媳妇去产检,我没核酸就在医院门口等着就好。只要不耽误产检就行啊。

回了公寓之后,我开始后怕。毕竟之前多少还有4月1日浦东能解封的预期,现在很难判断封控持续多久了。眼看预产期越来越近,对封控期间急救效率也失去信心。

孩子的预产期4月21日是确定的。如果临盆时公寓不让出去,或者到医院没有合适的交通工具,或者到了医院没有合适的核酸,或者还出其他幺蛾子,要我怎么办呢?

第一点:公寓能否放行。我还有膀子力气,有时响应号召在公寓帮忙搬物资发物资,算是没什么名分的志愿者吧。认识几个公寓的朋友,进而和公寓打好招呼,临盆时应该是能及时走的。

第二点:交通工具。按照市里规定,紧急就医需要居委派车或者120。产检时候问过居委,这是个人需求,居委没车。可是打120要排三四百号,等120来了孩子都会叫爸爸了。最后还是那个公寓的朋友跟我讲可以用他的车,还把车子开到了地面的停车位,就为了急用时不耽误时间。我真的很感激他。

第三点:核酸。这个只能看运气了。公寓不是每天都有核酸检测的。我也不能确定什么时候孩子发动。赶得上就赶,赶不上就等现做核酸再生吧。不久之前有一次发烧就是这样的,做加急的核酸,媳妇怀着孩子发着烧在临时隔离点等三小时后再看病。

想来想去,越想越不对劲。我拿起《海蒂怀孕大百科》找到自己在家接生的内容开始看了。我想如果生得顺利,自己接生不是做不到的。人也是动物。动物能自己生,人也能,何况还有书指导。如果万不得已也只好如此了。

我想到白天朋友帮我联络时问过我:“能不能出去就不回来了?”。我说:“那我去哪儿呢?住医院吗?”。我知道公立医院要39周之后才能住的,我们37 周是不行的。晚上跟另一个朋友聊天,她说了是不让住,但又听说有个医院因为孕妇赖着不走了,医院没办法也只能办入住。我一方面为那些孕妇感到高兴,一方面又悔恨为什么自己不能想这种办法,为什么就这么老实。最后有人提了一句,公立医院不能提前住,但是私立可以。我立刻让媳妇在朋友里面问哪些私立医院还能办入住。当时已经晚上八九点了。问了一圈的结果是浦东的私立全都住满了。只有嘉会还能住,但是地点在徐汇,在浦西。不仅出了公寓,还要过江呢。

我想到了下午加微信的出租车师傅。

师傅终于回复了,说有通行证过江,只要医院能出接收证明。过江时警察会看证明。

再联系私立医院的销售。销售说医院不可能看不见你人就出证明啊。销售又说有人就是直接过来的,居委出个就医证明就可以了。

4月2日我醒的很早。睁眼后看到司机师傅微信,说可以试试送我们到浦西。我马上把媳妇叫起来,让她收拾东西。她感到有点突然,我说机会就在今天了,一定要抓紧。

媳妇多次确认了嘉会医院有床位,我确认了司机能来。联系了公寓,让公寓跟居委申请外出就医,说我们出去就不回来了。最终我们得到了一张没有盖居委红章的纸。

由于担心我没核酸进不了医院,司机接上我们之后先去了一妇婴把我的核酸补上,依旧是长队。好一番周折之后做上了。我们直奔南浦大桥。路上我们商量着如果南浦大桥不让过就挨个桥挨个地道试过去,想利用监管套利看看哨卡管制松。

停在排队过桥的车辆后面开始排队,我心提到了嗓子眼。

警察看了看司机通行证,看了看司机核酸,看了看居委的那张没有盖章的A4纸,让我们过了。过桥的时候,我忍不住拍了好几张照片。

到了嘉会,又隆重的感谢了司机师傅。

把我们的情况跟医生谈过,之后顺利入院了。

一块石头落了地。

待产19天。

4月21日16时51分,我们的女儿诞生了。

马督工点评

祝疫情期间出生的小家伙幸福快乐,长大后能笑着听自己当年出生前后的荒诞故事。

中医现状讨论

关于中医的话题,督工已经说得够多了。在这里,我作为经受过多年的现代医学训练、工作在临床一线的内科大夫,从自己的临床体验出发,补充提供一些我自己的观点。

1、中医利益集团管中窥豹:

督工之前节目中说过,中医药已经被广大的利益集团绑架了,我深以为然,这里举几个例子

  • 本科在呼吸内科实习时,参加了平生第一次【学术会议】。会议在医院附近豪华的大酒店举办,由药业赞助,旨在推广某款止咳中成药。会议茶歇的豪华程度远超我的想象。晚饭时药厂和老师们称兄道弟、一片其乐融融,主任以及各位主治也在最后了一个厚度不详牛皮纸信封。于是,从第二天开始,该药物就在科室大量开给咳嗽患者,护士问到时(会议没有邀请护士)医生就集体装哑巴。这是我第一次意识到中成药的水比我想象的要深。
  • 儿科是公认又累又穷、没有人愿意去的科室。然而,规培时,跟儿科老师上门诊。我观察到老师大量给儿童开中成药的处方(大多数是昂贵的自费药),虽然很好奇,但是也没有多问。后面和规培的师兄聊天,师兄说虽然儿科确实明面待遇不高,但是我规培医院的大夫凭借门诊开药也能赚个首付。当然,在儿科,各大厂家的【学术会议】也是少不了的。
  • 现在自己上门诊了,虽然我很怀疑中医和中成药的效果,也没有参加过药厂举办的推广性质的学术会议,但是必须承认,中成药确实是个好东西。很多患者,不给开中成药,就会质疑你的水平,吵着要求开类似的药物。大部分中成药没有疗效也没有毒性,也不贵,吃不出什么大的副作用,开了中成药之后可以大幅度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节约了门诊大夫的时间,医院和药厂还赚到了钱,我感觉大家都赢了,晚上睡觉都踏实了许多。

2、我对于中医的看法

虽然我觉得大家都赢了,但是我这种做法确实浪费了纳税人的钱,长期来看所有人都输了。看到督工群里有一个朋友说得好,叫黑箱理论,大意是中医理论就像是计算机领域的深度学习,弄了一套黑箱,里面怎么操作的我不懂,也不用动,但是它是有用的。作为临床大夫,证明这个药物有用,并且副作用小,就足够了。当然如果中药能做到青蒿素这种层次,就更好了,对药物的把握更加精确,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什么的都很清楚了。而说到青蒿素,可能中医支持者会觉得这是中医有效的一个例子。然而,屠呦呦的例子说明了中医理论是有问题的,因为青蒿素难溶于水,古代水煎药得到的纯度很低。是现代的化学技术让屠呦呦团队能够得到高纯度的青蒿素。

中医本质来说还是一种经验医学,而且是被人故意创造了【中医】和【西医】这两个概念,前者利用民族主义情绪通过不断碰瓷后者抬高自身的价值。根本就没有【中医】【西医】,有的应该是【汉族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就好像现代工业可以对小农手工业实施降维打击一样,所谓的【中医】在现代医学面前根本不值一提。不能否认,医学发展到现在还是很不充分,大量依赖于个人经验,还存在很多无法解释的问题,并且传统医学也有很多值得研究的药方。但是在整个学术的完整性来说,基于化学和生物学的现代医学不是基于哲学的传统医学可以比拟的。

以前学过一点中医,感觉我等宵小之徒,难以窥视中医奥秘。中医无法避免的硬伤是,现代中医一直在挖老本。只在存量上下功夫,很少有增量,而且默认老祖宗的知识基本上都是对的,把《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奉为圭臬,理论上难以有大进展。我从来没有否认中医的治疗效果,你说中医对新冠、肿瘤、痛经有效,那我是愿意去相信的,因为现代医学确实也没有什么好方法,权当死马当活马医了。要是你和我说心衰、冠心病、大叶性肺炎可以用中医治疗,这就是在害人了。作为现代临床医学体系培养出来的人,感觉如果有一个好东西,无法工业化推广造福更多人,就有点遗憾。我们临床医学有指南,有专家共识,基层大夫不会作诗也会吟,但是中医我基本上没有看到大家形成类似的东西,这么多年了,还是不同专家各执一词,难以达成共识。

马督工点评

年轻大夫的经验分享,我想推荐一则近期的新闻。

和讯新闻:守正创新向未来 以岭药业五位一体中医药发展模式获肯定

近日,“守正创新向未来 中医络病研究与创新成果转化高峰论坛”在石家庄举行。张伯礼、丛斌、张运、杨宝峰、于金明、田金洲、吴以岭等两院院士,以及国医大师李佃贵,还有来自全国的中医药界知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参与峰会,大会围绕络病理论传承、创新、转化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开展深入交流。

张伯礼院士表示,吴以岭院士所系统构建的络病理论体系,明确了诊断标准、适用范围,以及现代生物学机制,在络病理论指导下研制了通心络、参松养心、芪苈强心、连花清瘟等通络药物,同时进行了一系列严格的循证医学评价,在临床重大疾病防治中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丛斌院士指出,以岭药业30年的发展闯出了一条“理论+临床+新药+实验+循证” 中医药发展新模式,而这五位对中医药的发展进步任何一个要素都不能缺少。

杨宝峰院士表示,吴以岭院士研究的络病理论,在中医中药的防病治病和药物研发当中解决了很多历史难题,并创建了一个学科,也得到了国家的认可。

更值得反思的是反思本身——几日来对“二舅”风波的所感

这几日,B 站上一个关于“二舅”的视频火了,它火出了 B 站,传遍了全网,有不少网友都在说短短的十一分钟照亮了他几年甚至是十几年灰暗的生活。各种关于它的二创、评论如潮水般涌来。在这样潮水般的流量的冲击下,我也去点开了这十几分钟的视频。在十几分钟万余字的讲述里,自己就像是看完了一本人物传记式的小说。Up 用自己堪称精湛的白描手法带领着我走过了二舅的一生。

在最初的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自己的内心像是被春风吹过了一般,平静而又充满了生机。的确,看完“二舅”也和看完了其他同类型的一部小说一样,能够得到的更多的是一种情绪上的满足,也能够说是增加了生命的厚度,这感觉像是坐在酒吧和一个素昧平生的陌生人借着酒意听他讲述了自己糟心又普通的生活,足不出户用极低的成本将生命走完了一遍。但是,它并没有为我生活质量或是生活观念的转变做出什么贡献,看待外接的世界观,处理问题的方法论和以前一样,毫无区别。至于减弱精神内耗嘛,更是无从谈起。它只是一个故事,作者也并没有想要宣扬什么样的价值观之类的想法

……

Up 在制作这个视频时作为一个故事的旁观者,用冷静的口吻诉说了一个若是不被提起将会一生默默无闻的普通人的平凡的世界。在整个视频里,并没有华丽的辞藻和生涩的修辞,字里行间和二舅一样普通但又有力量。在视频里 up 也没有刻意的发表自己的观点以及试图利用这个视频去有目的的引导社会舆论和价值认同,我更愿意将他看成是一篇自己的日记,这篇日记里用 up 自己的想法和口吻讲述了二舅的半生的故事, up 自己都是知道的,这些故事本身是无趣的,在视频里他说到“普通人的一生是无聊的,无聊到不快进一万倍都没法看。”,只不过这样无聊的生活被浓缩到了 11 分钟的时间里,才显得有些趣味。

当然了,对于“二舅”视频所引发的广泛的评论和分析并不是一个独特的现象,每隔一段时间总是会有一个文艺作品会引起这样的轩然大波,我记得上一个是 “只此青绿”。在这种时候总是会有一部分人站在超出作品本身想要直接正面表达的高度,从严肃社会学和哲学的方向进行分析和讨论,对于现代性的批判也是一遍又一遍的被拿到台面上,这也就让很多人都知道现代性在很多方面是不好的,但什么是现代性,却又鲜有人知。回到“二舅”,有不少的声音在质疑 up 歌颂苦难的想法是要不得的,对于生老病死的解读是对于资本主义剥削的妥协和让步以及在看似现实主义的叙事逻辑背后却是一种不愿意接近现实的一种虚无主义。这样类似的基于形而上的评论在对其他爆款的分析中也又出现过。他们怀疑一切,以至于最后终将为了怀疑新的东西而坚信他们曾经怀疑的东西。他们和常见到的网络喷子又有着极大的本质上的不同,相比之下他们的逻辑是严密的,言语是客观公正的, 但却少了一分面对一个可以被称为艺术品的作品时带着情感的对于作品和作者的欣赏。

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过度的分析或是评论一个重要的原因多半是“言者无心。听者有意” 的情形被过度的放大了。常常会将一个并不重要的小细节放大为放大到作品立意或者是作者创作观念的高度。 就比如 up 将二舅和姥姥 6688 的走位组合与乔丹皮蓬相比,有很多声音说这样突然间的跳脱就彰显了作品现实主义背后脱离现实的一面,up 看起来和二舅离得很近但仔细品来却是高高在上的。这样的论调在全片末尾作者说自己四肢健全受过教育那里尤为凸显。评论一个作品的时候,并不应该仅仅着眼于作品本身,创作者本身的语言风格、职业背景、过去作品的形式等等方面都应该基于本部作品得到全面的考虑和分析。 Up 在做视频之前是一名从业十年的历史老师,作为老师在讲述的过程中穿插一些看似跳脱的桥段来吸引听众的注意本就是无可指摘的习惯,而且作者本人也严明不想要将作品的氛围弄得凄凄惨惨的,不然 bgm 也不会用一个探戈而应该是二泉映月

总之,面对一个以纪实或是记叙为主要目的的作品时, 用浅尝辄止的态度对待这类的文艺作品,让饱经尘土的心灵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洗涤和冲刷, 这样这类文艺作品的价值也就达到了,至于治愈心灵,弥合创伤一类感慨不过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感受罢了。在关掉视频或是合上书本后能够用更多的精力去关注身边正在发生的故事,也只有在自己平静枯燥无趣的生活中才能够找到活下去的价值观和方法论。

马督工点评

马督工点评:作为一个人,作者的创作意图不宜过度挖掘。作为社会的一部分,

“为什么这样的视频能火”,这个方面怎么挖掘都不过分。

带货

政府公告过度强调稳的后果

  • 作者:蓝色隐士
  • 平台:QQ
  • 联系方式:QQ 7722704

在某一期睡前消息解读了今年的政府公告,里面的稳字比以往要多很多,所以马督工预计今年不会收房产税了,可是就上半年发生的事情而言,这可能就是过度强调稳的后果。

1:房地产暴雷,买房者断供事件大幅度暴涨。
房产商:政府今年不是保稳么,那好,今年暴雷的话政府肯定能托底防止泡沫涨破。如果碰到激进发展的年代可能就因为忙于投资而不会管暴雷事件。

2:村镇银行暴雷同理,同时造成其他省市村镇银行挤兑事件发生。
以前总有人嚷嚷着政府不该垄断银行,应该放开管控,现在村镇银行还只是部分放开,就暴雷导致许多储户心血白费。最近国有银行存款比例飙升,是因为投资无望加上对中小银行的不信任造成,往年年中各大行为了完成业绩指标,会发布揽储任务,比如7天高息等等,今年却是毫无音讯。反而贷款任务困难重重,不断下调利率(房贷,消费贷,个人贷都是历史同期最低水平)也很难完成

3:漂亮国研究中国政策的人员也发现今年会过度求稳,因此众议院议长窜访台湾省,大陆这边也不会真的跟漂亮国撕破脸皮,哪怕报道此事的记者叫“吴桐”,也不会真的打过去,军事演习也只是能做到的极致了。

顺便帮自己的家乡带货,大多数水果都是秋天成熟,而我们这里有一种夏天成熟的水果,那就是【百里洲砂梨】

湖北省枝江市百里洲镇特产,百里洲砂梨,湖北省枝江市百里洲镇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百里洲砂梨含有果糖,葡萄糖、苹果酸和有机酸,并含脂肪、蛋白质、钙、磷、铁、维生素、胡萝卜素、烟酸等营养物质。其果实以个大、肉脆、汁多、味甜被湖北省农业厅命为“湖北十大名果”。

2014年10月11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百里洲砂梨”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栏目组可以联系百里洲镇方面的联系人,洽谈带货事宜,如能采纳不胜感激。

马督工点评

感谢推荐带货方向,我们会存档的。本期最有趣的内容是这一段:

最近国有银行存款比例飙升,是因为投资无望加上对中小银行的不信任造成,往年年中各大行为了完成业绩指标,会发布揽储任务,比如7天高息等等,今年却是毫无音讯。反而贷款任务困难重重,不断下调利率(房贷,消费贷,个人贷都是历史同期最低水平)也很难完成

让我茅塞顿开——前几天我考虑类似问题,想的都是银行期待政府大放水,认为未来的“钱”更多所以大银行不揽储。现在您提供了新的角度,如蒙同意,希望能在节目上引用类似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