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On this page

【睡前消息34】德国高速公路不限速?你们还没见到开飞机的……

2019年10月27日睡前消息文字版第34期

【Bilibili】德国高速公路不限速?你们还没见到开飞机的……
【YouTube】德国高速公路不限速?你们还没见到开飞机的……

大家好,2019年10月27日星期日,今天静静不在,欢迎大家收看我一个人播报的34期睡前消息。

未成年恶性犯罪背后的教育问题 | 青少年儿童犯罪,真的杀了就完整了吗?

d

dcdlove

老师大连杀人男孩怎么办危害如此之大却没有对应的惩罚...

驰骋草原的骏马m

督工,有兴趣聊聊少年的你这部电影吗?校园霸凌,和青少年犯罪,这种事件越来越多,我们应该怎么面对?电影中对欺负女主的现象感觉有些极端,现实中真的有这样的吗?青少年的无知是免除罪过的理由吗?如果青少年没有罪,那家长就应该负责任吗?期待督工的回复!!!

这让我想起了我在“睡前消息”节目开播之前,制作过的另一个实验性栏目“末条新闻”。现在B站还能找到,“马前卒工作室”的微信公号也能看到文字版。

这个栏目第五期,也就是倒数第二期,我专门谈了儿童犯罪问题,例子的严重程度和这一次不相上下,12岁的孩子把自己的母亲杀了。

【Bilibili】《末条新闻》第5期:12岁的杀人少年该死刑吗?

那一次的网民评论,和这几天一样群情汹涌,都要求杀掉这个12岁的孩子,说不杀没有安全感。我当时说,我们大家都是从十几岁过来的,应该知道那个年纪的孩子有多少奇葩的想法,如果没有合适的教导和管束,每个人都是潜在的秩序破坏者。所以,2018年的年度流行词,第九名是“巨婴”。网民见到做事不可理喻的成年人,就说这是心理上的小孩子,没教育好。

但是,如果小孩子真的做出不可理喻的事情,网民的主流意见并不是在教育和管理上找问题,只会喊打喊杀,这两种言论之间显然有矛盾,说明就算是一个民主国家,也要用法律来实践民主,不能让暂时的舆论和情绪来做决定。所以法律规定了刑事责任的下限,14岁。

当然,要说每个被关在家里的孩子都会心理变态,那不一定。但如果大多数父母继续认为这种教育很正常,那类似的案件迟早还会发生。法律最重要的作用是用来维护社会秩序,避免新的犯罪。从这两个案例看,就算刑事责任年龄下调到10岁,8岁,恐怕也不会影响青少年犯罪率,因为核心问题是缺乏教育,缺乏日常管理。十几岁的孩子对死亡和监狱没有清晰的认识,严刑峻法的作用非常有限。

所以,我的看法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严肃讨论 社会化抚养 的方案。教育机构要介入每一个家庭的生活,考核家庭教育。对于没有资格,没有能力当家长的人,对于虐待儿童,不给儿童正确引导的父母,要及时剥夺抚养权,给孩子一个更适合生长的空间。如果孩子经常生病,我们都知道要和家长谈谈生活方式,现在孩子的思想出了问题,我不赞同随便修改刑法。

当然,留守儿童的问题,不仅仅是家长的问题,也说明大城市的房价太高,小城市的工作机会太少,和户籍挂钩的教育制度完全落后于时代。但就算这些问题都解决了,这个时代依然有太多的成年人不配当父母,或者说不会当父母。

我在之前的节目举过例子,过去20年我们修订了十次刑法,2年前刚刚规定公共场合侮辱国歌可以判刑三年,大多数成年人恐怕自己都不知道,更不可能及时给儿童传授类似的规则。实际上,从第26期睡前消息的内容看,鼓励儿童在雷雨天收国旗的成年人倒是不少,还以为自己在捍卫法律尊严。

所以,具体到这件事,家长当然有责任,要负责民事赔偿,政府也不能完全免责,也必须道歉赔偿,社会主义政府需要有这份责任。再往前看,社会化抚养的问题必须提上日程了,21世纪的社会太复杂,规则太多,父母用自己30年前的经验,根本没能力教育一个完整的人。你我都做不到的事情,必须有专门机构把教育责任担起来。

就在这几天,还有一个同样恶劣的家庭教育事件,孩子因为父母不去开家长会,自己拿着刀坐在27楼想自杀,只是因为没有真跳下去,才没有闹出大新闻。但在我看来,这个新闻比前面两个杀人案更有代表性,更值得关注。因为消防人员把他接下来以后,又把他送回到父母身边了,这充分说明我们国家的社会化抚养资源不足,在很大程度上漠视了儿童正常成长的权利。

澎湃·七环视频:父母爽约家长会,男孩持刀坐27楼欲轻生

我说搞社会化抚养,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惩罚,把孩子从父母身边抢走。这样的事情偶尔也要做,但在大多数情况下,社会化抚养是福利,是大多数城市人口急需的基础设施。比如说,父母双方都加班,孩子需要有一个安全的临时去处,不能一个人回家。父母双方都出差,社区应该给儿童提供集体宿舍和食堂,还有老师负责管理生活,负责指导他们的家庭作业,甚至还应该有心理辅导员,随时监测孩子的成长状态。

过去的孩子从熟人社会得到这些服务,现在熟人社会解体了,如果政府能提供这些服务,对现在的家庭反而是减轻负担,让家庭更稳定,我猜绝大多数人都乐意接受这种社会化抚养。

总的来说,社会化抚养是节约劳动力的。现在的人不敢生孩子,就是觉得两个成人最多只能照顾一个后代,往往还需要上一代老人来帮忙。但如果搞社会化抚养,10个老师照顾50个孩子,管理水平已经很高了。现代成年人如果知道自己忙不过来的时候,可以暂时把孩子交给放心的社会机构,生育率肯定上升,成年人的工作效率也会提高。

当然,社会化抚养带来的不都是好消息。政府提供这些服务,首先要大幅度加税,才能养足够多,水平足够高的教师。其次,普通人必须允许政府介入自己的生活,允许政府抽查子女的教育情况,检查成年人有没有资格当父母。成年人的绝对自由,和儿童的绝对安全,这两者没法兼顾的。一个讨好所有人的政策,只有两种可能,或者没用,或者邪恶,我们设计政策的时候,首先要问要让谁付出代价。

所以,我们希望政府为下一代做点事情,就必须承受一些过去没有的压力,否则社会培养不出足够合格的下一代,所有人的养老金都会变成没有购买力的废纸。

德国不限速的高速公路成为汽车工业的名片 | 根本原因是庞大的汽车产业的需要

我们整理了一下欧洲的交通管理资料,发现德国的高速公路管理的确有点特别,大多数欧洲国家的限速都在120公里上下浮动,只有德国会放松这个限制。德国的高速公路分为A、B两种,A型不设任何最高限速,占总路网的一半多;B型限速130公里,占三分之一左右。另外,A型公路也经常因为修路或者天气恶劣限速,一般来说,德国大多数时候有一半高速公路不存在超速问题。

之所以德国敢于不设限速,首先是因为高速公路的硬件好。下面这张图是欧洲地貌图,颜色越深,山脉比例越大。可以看到德国的主体是深绿色和淡绿色,连橙色都没有。和欧洲其他大国比,工业水平和德国差不多的,土地没有德国平;土地比德国平的,工业水平比德国低,所以德国的高速公路质量比较高,弯道少,走向比较平滑,可以开的快一点。

其次,德国高速公路网从一开始就肩负着军事作用。二战爆发以前,希特勒已经搞了4000公里高速公路,现在也只有1.2万公里,可以说二战前就形成了路网骨架。希特勒这些高速公路,很多路段是要做机场的,又宽又直,路面也比一般的公路厚,汽车跑起来很难出事故。

二战后,美苏占领德国,随时准备打世界大战,继承了这些临时机场,在新建路段上也考虑了飞机起降,而且往往是喷气式飞机起降,所以提高了直线路段比例,正好适应了二战后汽车的动力水平。

从软件上说,德国的驾驶执照考试差不多是全球最严格的。平均每个人要花1500欧元才能拿下驾照,理论课就要上14节,差不多是大学一门课的水平。理论课考分必须是100分,扣分就要重考。

路考的时候,德国人先参加参加8小时的急救训练,然后不仅测试普通路段,还要到乡村公路和陡坡上考试。有人统计过德国各个州考试的通过率,一般理论课有40%的人挂科,路考有30%的人不及格。反复考试不过,政府会劝你放弃考试。所以德国普通司机的驾驶技术的确比其他国家高,可以适应比较高的平均速度。

当然,这两个理由都不够充分。一部分公路要当临时机场,那么其他不当机场的路段如果要适应高速,也要多花钱,把曲线拉直;驾照严格,意味着很多人丧失了开车的机会,这都是有代价的。真正让德国不设限速的理由,是德国太依赖汽车工业了。

二战之前,德国的工业水平是第一档次的,在化学、机械、航空、甚至是航天方面都领先世界。但是二战后,美苏占领德国,限制了德国在某些高利润行业的发展,比如说德国不能单独搞航空工业,在航天方面也受限制。冷战后,德国的航天航空方面开始恢复,但仅仅提供十万人的就业,400亿欧元的产值,比去工业化的英国还少。

这导致德国大量的人才堆积在下一个层次的工业上,也就是汽车行业。 2016 年全球总计有 2587 项汽车行业专利,其中 32%是德国企业的。

image-20221008174317601

如果把高端零配件和技术转让都算上,德国七分之一的就业、 四分之一的税收来自汽车产业链。汽车行业就是德国的生命,所以德国必须向全世界维持自己汽车工业的形象。不限速的高速公路,就是汽车工业的名片。相当于德国在F1赛道之外,又对全世界打了一个超级广告。

现在,全德汽车俱乐部拥有大约一千九百万会员,德国人口四分之一。德国汽车制造商还组成了汽车工业协会,这两个组织坚定反对德国高速公路限速,每年都会掏钱向政治圈游说,所以德国限速的法律一直通不过。最近一次限速宣传,也是德国绿党搞的,理由并不是安全,而是要环保。

最后,德国道路安全的确控制的不错,总的趋势是死亡不断减少,只有12%的死亡事件发生在不限速路段,现在德国汽车保有量是中国的五分之一,每年死亡3000出头,是中国的二十分之一,所以德国舆论能接受高速不限速。

戚继光号军舰搭乘两名日本军官随船训练 | 各国交换军官训练很正常,未来类似新闻只会更多

最后和大家聊一个小段子。10月19日,中国海军戚继光号军舰离开新几内亚,继续海外航行。离开之前,两个日本军官上船,随船训练。因为这艘船特殊的名字,这个普通新闻很快上了热搜。

各国交换军官训练是很常见的事情,就算过去打过仗,也能很快切换到正常交流状态。民国的时候,在东北抗战进行期间,中国到日本买了一艘宁海号轻巡洋舰,又引进日本技术自己组装一艘平海号,作为中国舰队旗舰。导致很多中国军人去日本训练。著名的海军专家尹卓少将,1988年在法国军事学院接接受培训。

现在中国和外国搞交换培训,基本是走院校系统,但只要日本人到中国的海军院校训练,就难避开抗日将领命名的军舰,这真不是中国人针对他们,因为想避开也很难。

根据中国海军舰艇命名惯例,训练舰和试验舰是用人名命名,其中科学家命名装备试验舰,比如华罗庚号训练舰。大连海军舰艇学院的学员训练舰,全部用历史上的海军英雄命名。

对于海军院校来说,远洋训练舰是非常昂贵的资产。中国虽然是大国,但大连海军舰艇学院只有三艘远洋训练舰,第一艘是郑和号,第二艘是(邓)世昌号,第三艘是现在这艘戚继光号。其中郑和号是1986年下水的,现在已经用了33年,可能也快退役了。所以,只要日本海军自卫队和中国有人员交换培训,不是邓世昌号就是戚继光号,估计以后还会更多的类似新闻。


好,本期睡前消息到此结束,我们周二再见!